垃圾電站變身童話花園
發布時間:2017年10月26日 來源:中國能源報 閱讀次數: 【字體: 大 中 小】
9月24日,蕪湖中電環保項目2號機組通過72+24小時滿負荷試運行,正式投入商業運營,全廠日處理生活垃圾能力達到1200噸,蕪湖市生活垃圾實現100%無害化焚燒處理。
廠房變城堡 工廠是花園
垃圾發電是國家鼓勵的循環經濟產業項目。由于垃圾焚燒存在“鄰避效應”,垃圾發電項目建設常常受阻。
怎樣打消周圍群眾心中的顧慮?項目開發初期,華東院就放棄了常規工業廠房的設計思路,尋找創新方案。經過多次比選,以迪士尼城堡為靈感的“童話花園”設計方案得到了業主單位、評審專家、當地政府和群眾代表的一致認可。在方案中,主廠房成了一座童話城堡:亮黃色的城墻上鑲嵌著一排排歐式的小花窗,高高的煙囪變成了瞭望塔,冷卻塔外壁畫有彩繪。遠遠望去,這里就像一個歡樂、神秘的童話城堡。
外觀是硬件,要想得到群眾認同,關鍵在理念。華東院用專業知識解疑釋惑,將環保教育融入到整個項目設計中。在科普電影放映廳,通過宣傳短片,可以了解到垃圾焚燒發電的全流程、社會環境效益、排放指標等知識;在寬敞明亮的展示大廳,全廠沙盤、垃圾處理流程實物模型一目了然;在參觀走廊,垃圾從入廠到焚燒,再由熱能變成電能的全過程,以及環保處理設施,都可以近距離感知。這些環保教育設施,不僅消除了公眾疑慮,更贏得了大家的支持和喜愛。
短板做展板 雷區變通途
目前,自然通風冷卻塔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“雷區”,國內幾乎沒有項目采用過。通常垃圾焚燒項目都是選擇只有20多米高的機械通風冷卻塔,布置在主廠房后面。設計評審階段,曾有專家對華東院選用的自然通風冷卻塔方案提出質疑。
華東院了解專家的顧慮后,認為僅僅怕被誤解就把如此成熟、高效的“電廠節能利器”束之高閣,實在可惜;但是,也不能忽視實際問題。在深入溝通后,設計人員提供了大量關于自然通風冷卻塔的說明材料,協助項目單位制作了通俗易懂的科普展板、手冊等宣傳材料,介紹自然通風冷卻塔的工作原理和作用,同時,深入周邊社區進行科普教育宣講,消除群眾誤解。
設計人員還從兒童畫中得到靈感:自然通風冷卻塔外壁總面積約1萬平方米,這不就是一個天然的畫板嗎?最終一副藍天、白云、熱氣球的彩繪圖案代替了原本灰色的外壁,讓不能碰的“雷區”,變成了最靚麗的畫板。
技術加創新 污水變清泉
在蕪湖中電環保發電項目的環評批復中,要求該項目不設廢水排放口,實現完全意義的廢水零排放?!?/p>
為了滿足要求,工程師們通過深入調研、反復論證,采用了陶瓷膜、管式微濾膜、MVR蒸發系統等多種新技術、新工藝,針對不同的水質情況,設計了多套不同工藝組合的廢水處理系統,既保障全廠廢水得到有效處理,又節省了投資和運行費用。
針對污染性強、水質復雜的垃圾滲濾液,采用復合式處理工藝,處理后的產水可以全部回用;針對懸浮物、含鹽量都較高的循環水排污水,采用高強度的陶瓷膜和反滲透處理系統,處理后的產水可直接回用至循環水系統……通過這些廢水處理系統,黑臭的廢水變成了股股清泉重新被電廠利用,廢水回用率超過90%。